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落实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聚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档案服务需要,强化宗旨意识、完善制度机制、明确实践路径,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事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强化档案事业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事业现代化,要强化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聚焦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是否有利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作为谋划推进档案工作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重点在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领域,做好档案记录留存和服务支撑,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红色档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档案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要突出依法治理、提高工作质效,在档案为民服务中强化法治思维,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落实“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强业务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推动各责任主体落实依法保存、保护、移交和开放档案的责任义务,依法依规处理好档案开放和安全保密的关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强化全社会档案法治观念,提高人民群众利用档案维护自身权益的法治意识。健全制度机制,落实“十四五”规划涉及民生档案保管保护、开发利用的重点工程,在落地见效上下功夫,提高档案为民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和实效性。要厚植为民情怀、锤炼严实作风,档案部门作为政治机关,是人民群众认识和判断党的作风的重要窗口,档案开放利用、编研开发、展览陈列等都有较强的政治性,体现党的作风和形象。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牢记“档案工作姓党”,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换位思考,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档案为民服务工作,和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良好的作风和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凝聚协同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整体合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植根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动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事业现代化,要汇集民生档案资源,夯实档案为民基础,扎实推进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开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档案记忆项目建设,把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重点加强对工商、人社、民政、卫健和高校等重要涉民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指导服务,加强前端控制,全面推行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制,重点推进县、乡(镇)、村三级工作协同,做好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档案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发挥民生档案归集主渠道作用,大力提升馆藏民生档案占比。做好宣传引导,强化公众档案意识,深入开展档案法治宣传,充分利用国际档案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宣传档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记录历史、留存记忆、服务发展、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教育引导社会公众认识档案价值、支持档案工作,积极参与到档案工作中。广泛开展城市记忆、乡村记忆、社会记忆档案专题征集工作,开展口述材料、新媒体信息的采集,指导服务人民群众做好家庭建档工作,坚持“人民档案人民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构筑社会记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调查研究,解决为民服务难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聚焦档案开放、资源共享、信息化服务等重点难点问题,认真听取基层档案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健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社区档案工作,重点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基层社会治理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档案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档案服务,发挥档案凭证价值作用,依法依规利用档案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化解矛盾和问题,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档案事业现代化为民服务能力水平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完善制度机制,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健全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协同国家综合档案馆、各专业档案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多层面一体推进档案信息共享利用工作,建设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为支撑、档案查询“一网通办”的全国档案信息共享利用体系。重点是推进档案共享利用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政务服务实现电子文件归档,建立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打造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的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方便人民群众的“网上查档”“掌上查档”等服务。
加强查档窗口建设,打造为民服务品牌,落实《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健全档案利用制度和标准规范,依法依规推进档案开放。持续优化档案利用服务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简化档案利用程序,统筹做好窗口查档、电话查档、网络查档、信函查档等档案利用服务,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实行承诺服务、首问负责制,促进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现代化服务质效,推动加快档案数字资源转型,建设数字档案馆(室)集群,加强档案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档案企业协作,强化档案科技和人才支撑,积极探索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技术在档案信息深度加工和利用中的应用,数字赋能档案开放审核、智能检索、数据挖掘和档案编研出版、展览陈列等工作,让档案“走出来”“活起来”“亮起来”,为人民群众提供现代化、智慧化的档案服务,打造高品质、多元化的档案文化产品。
强化“互联网+档案”思维,打造网络档案数字应用场景,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功能作用。加强档案对外合作交流,用档案讲好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故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档案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责任编辑:刘丹】